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脆性骨折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各种并发症,很多情况下糖尿病会和其他疾病一起而来,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很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那怎样才能预防脆性骨折呢?
1、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初期,或仅存在糖耐量降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时辅以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异常者要经常测定自己的血糖数值,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饮食、运动和治疗,以便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避免“骨脆脆”和减少骨折发生率最根本的方法。
2、正确补钙
补钙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基本方法之一。补钙的方法主要有食物补钙(如食入鱼虾类、牛奶及富含钙的食品)和药物补钙(如口服钙剂或含钙营养品等)。
在选择钙剂时应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绝不是钙剂含量越高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更不是名声越大越好。要选择1-2种适合自己的药物或营养品,长期正确服用。在补钙同时,要同时应用维生素D制剂,因为只有在维生素D的参与下,钙离子才能沉积于骨骼,否则只会从尿及粪便中排出,达不到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骨折发生率的目的。
维生素D的来源除了应用相应药物以外,患者多晒太阳,多做室外活动也是有效增加维生素D的供给和摄入的好方法。因为在人的皮肤内存在着大量维生素D的“原材料”,这些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而被人体所利用。
3、药物治疗
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于减少骨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药物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性激素、双膦酸盐、破骨细胞抑制剂、钙剂等。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4、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又称运动疗法,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少“脆性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机体运动,一方面可以消耗部分能量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预防“骨脆脆”,增加骨骼的强度。研究证明,当骨骼处于“负荷”状态时,骨钙的丢失最少,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聚集最快。所以运动可以强骨,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而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生。
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5、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 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6、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几种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
走一走钙不丢
研究表明,骨骼所受到的纵向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为重要,所以运动疗法要注重在纵轴方向上为骨骼施加压力。人腿部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最好也与地面基本垂直,疗效最好。所以,步行运动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骨脆脆”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无论是踏步或步行,人体的受力一般与地面基本垂直,并且沿着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压力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骨钙的丢失。
跳一跳有疗效
跳跃时人体重产生的压力会沿着脊柱(颈椎、胸椎、腰椎)和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纵向受力,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们,做跳跃运动时要量力而行。跳跃时通过扶墙、扶树木、扶家具等措施,防治摔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中老年人,学习和练习舞蹈,跳跳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踮踮脚脊柱好
踮足运动有利于增加脊柱和下肢骨骼上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俗称驼背畸形)者,通过踮足运动,可增加脊柱椎体骨组织的密度。人们稳定站立,深呼吸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身体,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反复练习,可逐步增加踮足的时间和频次。部分人还可双手提数公斤重物完成踮足运动,效果更佳。
蹬蹬腿病渐微
做蹬腿运动,借助下肢肌肉的力量,增加骨骼的运动和压力,达到预防和缓解“骨脆脆”的目的。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使大腿尽量贴近胸部。到位后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该下肢快速伸直。双腿交替完成上述蹬腿运动,也可以双下肢同时做蹬腿运动。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每次蹬腿运动的数量,但要注意防止蹬腿运动过程中的肌肉损伤。
登高处要适度
登高运动的目的与上述其他运动的目的相同,都是增加脊柱和双下肢骨骼上的压力或负荷,减少骨钙的丢失。如果患者身体允许,可以逐步进行登高运动。登高运动包括登楼梯、登山,或在室内应用人工阶梯器械进行登高锻炼。完成登高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注意防止摔倒和踝关节损伤。
如果我们把“甜蜜蜜”比之为“皮”,“骨脆脆”则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了身体健康,有效的控制血糖最重要;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之为“纲”,脆性骨折的预防则是“目”,“纲举”才能“目张”,所以有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预防脆性骨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