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的病因、治疗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儿童为什么会的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关。自身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缺陷、年龄等,外界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活方式不当等。
一、与Ⅰ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Ⅰ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小儿比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Ⅰ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Ⅰ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二、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Ⅰ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
2、肥胖: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3、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
由遗传导致的小儿糖尿病难以避免,但家长应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小儿应生活方式不当而导致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治疗
小儿糖尿病和普通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长期性疾病,只能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正确的饮食习惯对病情加以控制。
小儿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消除糖尿病症状,避免或减少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产生,维持儿童正常生长和性发育,解除患儿心理障碍和防止中晚期并发症出现。在药物应用上,小儿糖尿病以注射胰岛素为主。注射时间放在进食前15-30分钟,注射量按照医生嘱咐调整。
一般来说,医生要根据患儿前一些日子注射的胰岛素剂量、每天的饮食、尿糖情况,制定出这几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和饮食要求。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记好患儿每天的饮食情况、每次的胰岛素注射量和注射前患儿的尿糖情况,定期到医院复查,将这些记录提供给医生,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
由于小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疾病,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所以应有计划地在胳膊、大腿、臀部、腹部等处交替注射胰岛素。若固定一处注射,时间久了会出现皮下硬结、凹陷,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
病情控制后,糖尿患儿和健康儿童一样,可以上学、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等)。运动对糖尿患儿有益处,但在运动前应适当加食,避免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或颤抖等低血糖情况,要立即进食或饮淡糖水。
儿童糖尿病应注意什么
饮食——防止血糖坐“滑梯”
糖尿病患儿的血糖值就好像坐滑梯一样容易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忽高忽低。贪吃,偏食,血糖值容易升高;缺乏自制力,运动过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家长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平衡膳食计划,坚持实行。
建议:
1、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详细记载进食情况。
2、要求患儿随身携带食物,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即进行加餐。
3、放宽对主食的限制,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
运动——让胰岛素更敏感
运动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情况和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尿病患儿的生长发育更能起到辅助作用。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跳舞、骑车等有氧运动都对孩子有益。
建议:
1、患儿每天运动锻炼两次,运动要有规律,强度由低到中,循序渐进。运动以餐后1-3个小时为宜,从10分钟逐渐延长到30分钟左右。
2、运动时可随身携带软饮料、葡萄干等容易吸收碳水化合物,以备食用。
3、为防止意外,孩子外出运动时应佩带胸卡,写清病情和家长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