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副作用,注射胰岛素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低血糖与剂量过大和饮食不当有关系,常见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患者,而2岁以下幼儿、老年患者,或者已经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宜采用强化胰岛素的治疗。而低血糖时间过长极易损伤脑组织,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长期低血糖而不注意,最后可能就变成这样了:
低血糖的一般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比如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体软和面色苍白等;还有脑功能障碍,比如头晕、嗜睡、反应迟钝、步态不稳、瘫痪和昏迷等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本人还有家属最好应该熟知低血糖的表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只要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首先就要考虑低血糖,测血糖<2.5可明确诊断,而在血糖低于3.9的时候或者身体感觉略微不舒服的时候就该采取措施,一般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神志清楚则立即给含糖食物(糖块、果汁、饼干)。
第二步:10分钟内症状无改善需要吃更多的含糖食物。
第三步: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直至患者清醒。
局部或全身反应
由于胰岛素纯化技术的提高,现在发生局部和全身反应的人越来越少,但在应用动物胰岛素或者纯化欠佳的制剂时仍然可能发生
局部反应:
可表现为局部过敏反应,先在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脂肪营养不良是少见的局部反应,在注射部位呈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解、自然恢复,为防止其发生,应该经常更换注射部位。而脂肪肥厚因制品不纯外,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而为改变注射部位为主要原因,使用纯胰岛素制剂并轮换注射部位后脂肪肥厚可恢复正常。
胰岛素水肿和视力模糊
胰岛素治疗初期可因钠潴留而发生轻度水肿,一般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少量利尿药物。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看东西模糊,这是因为晶状体屈光改变,然后通常会在几周内自然恢复,并不需要处理。
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体重加重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随着血糖得到控制,同时发现自己的体重常有所增加,多数患者常把责任全部推到胰岛素头上,甚至因此而停用胰岛素。
对此,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诚然,在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获得控制后,尿中随之流失的葡萄糖减少了,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热量损耗,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合理控制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使热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饮食控制、运动调节等方式来控制,因此患者朋友不必对此多虑。